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教育体系的选择

学习过程是一生的。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技巧对学习有极大的好处和帮助,但我们的环境、家庭背景和社会活动对我们的学习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也影响了个人的学习。

早期的社会是农耕社会,农耕需要靠许多人力来维持。在农耕时代的家庭有众多的孩子不稀奇,反而是一件好事,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冲击、科技的发达,演变成现今廿一世纪资讯发达的时代,家庭成员逐渐由四、五十年代的八个、十个到现今的两个、三个甚至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形式,教育方式也因此而改变。

以马来西亚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而言,虽然国家有制定一个十二年的免费教育体系,但却因区域的不同(城市、乡村)、教育背景的差异(有或没有受教育者)、父母对子女的期待的偏差、家庭经济的状况(贫穷、富有之别)、孩子个人性格的塑造、西方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电脑网络的迅速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面对许多的考验和冲击。

身为家长的我们,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市场面对一个困境,要给孩子选择一个怎样的教育体系才能让孩子的身心灵有一个正常的成长,希望孩子学有所成,又要孩子在不受到伤害(身、心)的情形下学习,真是伤脑筋。

上星期遇到一个朋友,闲聊中提及她的儿子(独生子)今年十二岁,很快的就要面对上中学的选择。我国目前的中学体制基本上有:综合中学(国中),国民型中学,华文独立中学(独中),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加上现在渐渐出名的Home-schooling。她问我哪一个体制较好?她本身是国小老师,最近儿子的两个堂弟因在华小时常没有尽责做功课,行为有偏差而被老师体罚,在没有与老师深入沟通的情况下,父母就把孩子转去home-schooling的体制。这个独生子听到堂弟们可以转去一间九点才上课的学校,就凭直觉说很好,要求父母也让他转去home-schooling制度的学校。

Home-schooling是最近几年来在马来西亚渐渐崛起的教育体系之一,它源自于美国。Home-schooling 顾名思义,是在家里上课、读书,所以父母就是孩子的直接老师。从安排课程、监督功课、审阅作业以及评审进度,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但目前也有听说所谓的Home-schooling,同样是把孩子送到一个中心,由受训过的老师根据美国Home-schooling的课程,加上根据孩子的进展来上课,上课时间由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与一般正规学校的上课时间不同。配合父母的严谨监督、孩子的自律、家庭经济状况许可,Home-schooling当然可以塑造出人才,但也有失败的例子。

(个案一)陈女士有九个孩子。她很坚信Home-schooling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造就人才。当时夫婿的生意很有成就,家庭收入丰厚,陈女士可以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她实施Home-schooling体系,很成功的造就了两个孩子成为医科生。可是接下来的七个孩子的教育问题面对了家庭经济下滑,屋子被变卖了,生意没了,但陈女士还是坚持用Home-schooling的方式,没有给她的孩子报读国内免费的十二年中小学教育,还是在家自学。生活的重担、家庭的变色,她坚持的Home-schooling体系教学已不能发挥功用,可怜她那七个孩子,成了牺牲品,高不成,低不就,只好留在家中做家务,为生计而忙。这是一个特殊的个案。

本人曾经在不同地方的独中任教,前后达十二年之久,发现独中也因区域性的问题而选择学校要接纳那一种教育体系。曾经在东马的一间独中任教时,同一年级,因程度的差异,以地理科为例,前段班(容本人如此分班)的学生教学媒介为英语,学生同时预备参加PMR和独中统考;而后段班学生的教学媒介语为华语,只参加独中统考,这样的分班制在有教无类的大前提下,确实对学生有帮助,可是却苦了老师。

后来当自己的孩子长大,要决定让孩子读那一类型学校时,本人和外子商量了各种因素后,决定把孩子送进综合中学就读。原因:

一)生长在马来西亚,与不同的种族相处时需要的。综合中学就有这种优势,结合三大民族在同一个校园内学习,彼此之间就需要学习礼让、包容等品格,还能学会用不同的语言(除了华语,可用国语、英语)与友族同学沟通。

二)孩子已有六年的华小基本教育,在国中继续修读华文科,对他们已然足够。孩子的兴趣不在语文,其他所谓华人文化的传承,在家中我们可以传授给孩子(本人是独中生,也在独中执教了十多年)。

三)家庭经济的状况:既然国中是免费教育,身为有缴税的国民,享有这福利也无可厚非。考量到孩子中学毕业后,将来升学之路,若要到私人学院就读,或到国外深造,都是一笔庞大的开销,以一个受薪人员,那将会是一个蛮重点负担。

四)孩子的资质:要同时考独中统考和PMR/SPM, 是不容易应付,只好舍其一,只参加SPM,至少有机会挤进国内政府所办的大学,较实惠。

我国三种教育体系的粗略比较(各校有不同的执行方式,这只是本人所作的一些简介):

国民型 华文独中 Home-schooling
上下课时间 上午班:7:30am – 1:05pm 7:30 am-2:30pm 9:00am-3:00pm
下午班:1:15 pm – 6:30 pm (各校不同) 由父母安排作息

媒介语 国语为主,英语次之华文选修 华语为主,三语并重 英语为主

考试 PMR/SPM 高中、初中统考 O-Level
也备有PMR,SPM

班级人数 约35 – 45 人 约35 – 45 人 小班制

所学科目 :
国民型:理科班,商科班,文科班
华文独中:理科班,商科班, 文科班,技术班
Home-schooling:根据学生程度选修,基本科目:英语,数学,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

教材:
国民型:政府教育部编订的课程
华文独中:董总编订的课程,也有独中加进PMR,SPM的课程
Home-schooling:根据美国的一些课程,也可由父母自行选择

无论选择哪一种教育体系,有几点不可忽视:

1)父母必须与孩子同步学习,陪伴他们,指导他们,不是将孩子交给保姆,交给学校老师,或是交给补习班就了事。父母可以扮演成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可是孩子的朋友,孩子的导师,更是孩子的倾诉对象。

2)孩子要明白自学、自律,团队学习对他们很有帮助,学习是一个过程(Learning is a life-long process)。无论结果如何,要学会自问我在这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成绩拿A,是因自己的努力多做练习,还是得到别人特别的提示才拿到的?又为什么拿C?是自己做得不够吗?还是学习不得法? 学习的的环境固然重要,但自律的生活习惯却可提升个人的学习成效。

(个案二)一个从二年级开始就因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他的学习(兄姐的成绩很标清),他的学业程度渐离渐远。今年五年级的小斯,认定自己是一个没用的孩子。去学校、去补习班是因妈妈要他去,日子一天天过去就算了,至到妈妈发现事态严重,经人介绍来找。观察、了解他一段时日后,发现小斯不是一个“笨小孩”,他的领悟力、观察力很强,只是因长期没注意到他的学习进度,语文词汇没掌握到基本能力,考试时敷衍而做。藉一次机会训斥他、开导他、鼓励他,结果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成绩出乎意料的好,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他有这种能力,渐渐地他接受为他安排有规律的生活时间表(上课、休息、做功课、温习、运动、革除电脑游戏等)。

3)当要选择给孩子在哪一个教育体系下求学,没有人可以带你做决定。做父母的要在了解了各种的体系外,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自身家庭的状况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不是人云亦云,人家说这个好,你就说好,别人又说哪个好,你又转去另一个,最后遭殃的是孩子。

(个案三)Sam读完华小六年毕业后,经过了一些咨询协助,申请到离家不远的一间才三年的国中(被称为精明学校,三大民族在一间学校)求学,可是读了一年,他的大姐从国外毕业回来,认为自己之前读的国民型中学较好,就通过人事关系将Sam转去离家较远的国民型中学就读(以华族较多)。半年后,妈妈听一个亲戚说华文独中好,循应国际趋势,华文教育好,事有凑巧,妹妹在半年前顺利通过入学试进入了独中,就这样Sam又被转去了华文独中,可说一切安定下来了,没有再转校了,但Sam在独中很不开心,因他从小对华文就没兴趣,甚至有排斥华文的心理。今年读高中的Sam,真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无奈。难道还要他转校吗?还是要用其他方法开启他,鼓励他面对无可改变的现实环境,积极的学习。

教育制度是没有完美的,所需要的是父母、孩子、校方、社会人士各阶层的配合、调整,就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路得拾穗于
儿美佳学生中心
吧生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好朋友生日杂记


2009年3月21日晚应邀参加好朋友,也是我们当中的好大哥—庄惠华弟兄的六十大寿。当晚外子在席上短短的分享了我们对惠华弟兄的认识,而我也以两首诗歌(最知心朋友,耶和华祝福满满)凑热闹。

一)一位外表粗枝大叶,不善于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个弟兄。他对于家人、兄弟姐妹,甚至主内弟兄姐妹的关心,却常常能在一些生活细节上表露无遗。

例一:一次他的太太入院动手术,我们与他同车要去探望,一个熟悉道路的人,却因心急而走错路。

例二:女儿、儿子工作表现好而升职,他会在一见面就让我们知道,好让我们与他一起分享他的喜乐。

例三:因工作关系有时不能载儿子放工,他会很紧张的找外子帮忙,那种忧心
的语气可以从电话交谈中感受到。

例四:岳母病重,他让太太回娘家照顾母亲尽孝。

例五:家中兄弟因误会闹意见,身为老大的他会忧心,然后想尽各种方法去化解。

二)他和太太都很喜欢热闹,也很慷慨。夫妇俩时常借故邀约家人和朋友到他们家中聚一聚用餐,餐后聊天喝茶,开心的和大家天南地北的聊天,笑声连连。

三)他的学历不高(没有大学资格),可是他看的层面却很广,生活历练、经历很广阔,他认识的人,上至高官显要,下至贩夫走卒。他不因认识有钱人而骄傲,反而很谦虚的学习。因工作的关系,他有机会到许多地方去游历,旅游经验丰富。

四)信主很久了,虽然没有站在台前事奉,但却非常喜欢、渴慕神的话语,愿意参加教会各种的聚会,也关心教会的事工和主内肢体。一知道可以从电视收看台湾好消息电视台的设施后,马上安装,也常常观看,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心得。

当晚席开五桌,大家开心的与他及家人同欢乐。

最后,我们举杯贺他:福杯满溢,主恩浩大,主爱常随

后记:5-4-2009是他的太太建丽的生日,好客的这一对夫妇再次邀请家人朋友到家中聚餐,无拘无束的聚在一起,又再传出满屋欢笑的气氛。

大使命与人际关系







马太福音28章19-20节:‘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对许多基督徒来说,这是一条很清楚的命令,传福音的大使命,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所当服从的命令。当教会说我们要出外去传福音,宣传队一支一支的被教会差派出去,到内地去、到国外去(如:中国,柬埔塞、泰北等地方)。有上帝的呼召到这些地方去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因到一个人生地不熟、语言、文化相异的地方确实需要有一个周全的预备,各方面的装备,才能在那些地方发挥上帝加在各人身上的呼召与恩赐。

但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教会一直在发动对外宣教的同时,有没注意到就在我们的四周,确有许多待开发的禾场,从儿童至少年、青年、成年、乐龄、老人有关的社会问题,如何将这传福音的大使命加入他们当中。

当我们接受主耶稣为我们一生的主、生命的主宰,承认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救赎的大功的那一天开始,耶稣说我们就当背起十字架跟从祂。十字架的意义是什么?简单来说,十字架是由两根木条交制而成,若将两根木条拆开,它就不是十字,也没什么特别意义。深一层的思想,十字架上横的一支代表人与人的关系,直的一支却代表神与人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出现许多的问题,乃因我们没有把直的一支木(我们个人与神的关系)架在横的一支(人与人的关系)上。我们都喜欢找人做朋友,参加许多的宴会、活动来满足内心的需要。可是却发现常常出状况,更不用说什么传福音。在这科技迅速发达的新时代,与人的关系不能达到理想,结果就一头栽进了虚拟的电脑世界里面。可以在电脑世界里有上百个朋友,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在网络上,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朋友却少得可怜,有的也只是一些只有表面寒暄的点头式朋友,较有深交可谈的朋友又有几个,又有多少人能从我们的身上看到主基督的见证。

回到根本,我们要与神建立一个健康的、好的关系,才能真正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建立起来。要建立与神的关系,除了自己个人的灵修祷告生活之外,我们皆需要参加教会的查经祷告会来加强、加深我们对神旨意的认识。

除此之外,团契生活不可少,就如一堆火,我们若从中抽身而出,就如离了火堆的一根木,渐渐就失去了火光,没有了热度;反之,团契生活加强了信心,也能把朋友介绍进入团契生活中,我们也因此走在大使命的这一条命令中。

青少年人,一起来向电脑宣战,远离电脑游戏的诱惑、电脑游戏的虚拟世界,而迎向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5-4-2009,于吧生儿美佳学生中心